點擊數:393發布時間:2021-04-08 11:17:10 來源: 宜賓金喜來酒業有限公司
金喜來酒說 | 清明節你的家鄉都孝敬祖先什么吃食酒水
清明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樹木有根,河流有源,中華文明也有自己共同的起源。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敬天法祖的文化傳統。幾千年來,血緣關系始終是個人與家族、家族與國家最緊密相連的紐帶。清明節,整個民族祭拜祖先最盛大的節日,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
節日起源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區的寒食節。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傳說體現了人們對于德行高尚之人的緬懷,但是寒食節真正的起源,其實是沿襲上古的改火舊習,《周禮》有云:“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
每當仲春時節,氣候干燥,不但人類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天上的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又有春秋二祭的習俗,在這時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為了防止火災,避免不詳,必須把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漢代的寒食節,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宋元時期,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清明節還融合了上巳節的習俗,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踏青祭祖。到了宋代,上巳節也已完全被清明節取代。清明節歷史淵源悠久,但是全國盛行并設置掃墓假期,是唐朝才開始的。
節日習俗
清明掃墓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禮俗。此風俗由來久遠,據考古專家考證,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在廣東,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當時的嶺南古人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最重要的風俗。清明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插柳戴柳
清明插柳
宋伯仁 〔宋代〕
清明是處插垂楊,院宇深深綠翠藏
心地不為塵俗累,不簪楊柳也何妨
古代清明有插柳習俗,它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神農。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用來預報天氣。后來黃巢起義時約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這種插柳、戴柳的習俗從此流傳下來。
另一說法是插柳戴柳可用來驅鬼辟邪。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在古代民間被合稱為“三大鬼節”。加之佛教西來,佛教傳說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柳枝又被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热皇枪砉?,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追隨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重耳回國后登基成為晉文公。介子推卻功成身退,隱居綿山。晉文公為了請他出山封賞,親自去綿山尋找他。但綿山崔巍綿恒,郁郁蒼蒼。要想在山林中找一個人非常難,有臣子獻計:三面點火,介子推肯定會從沒火的一面跑出來。晉文公真的采納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無數鳥獸奔逃,卻自始至終沒見到介子推從里面出來。等火熄滅了,晉文公帶著兵士親自去搜,找到介子推時,只見他早已經被燒死在了一株大柳樹下,眾人心中十分悲痛。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卻發現那棵老柳樹竟然死而復生。晉文公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折下柳條戴在頭上,紀念介子推。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放風箏
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坊間開始以紙做風箏,故稱為“紙鳶”。
清明時節放風箏,又稱為“放殃”,剪斷風箏線寓意剪斷病根,寄托了人們將晦氣、疾病放走的美好祝愿?!都t樓夢》就曾寫過紅樓眾女兒清明放風箏的趣事。
節日吃食
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節傳統小吃,它起源于唐代,做法是用艾草榨成碧綠色的汁液,將綠色液體與糯米粉攪拌,捏成團子,再在里邊釀入豆沙,上蒸籠蒸熟。蒸出的青團清香撲鼻,十分爽口。發展到今天,青團中的餡料種類繁多,口感豐富,深受廣大吃貨歡迎。甜的有豆沙餡、蓮蓉餡、花生芝麻餡、南瓜餡、紅薯餡、紫薯餡、香芋餡、巧克力餡、水果餡、燕窩餡,甚至還有冰淇淋的。咸的有咸蛋黃肉松、佛跳墻、腌篤鮮、薺菜豬肉、鮮肉筍丁、金華火腿、雞湯鮑魚、咸菜、豆腐干、素什錦的。
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采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制作清明飯。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做法是將草藥洗凈、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干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加入紅糖蒸熟。
燒豬
清明節祭祖,廣東人的習俗少不了“燒豬”供奉。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22種“炙豚法”,烤出來的乳豬“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
廣東燒乳豬明爐烤制,講究色艷皮脆,澆以飴糖、浙醋,燒成后皮色大紅,光亮如鏡,皮脆肉酥香濃?;浫碎L期流行以金豬祭祖。
清明與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祭祖,最少不了的當然是美酒。酒,自誕生之初,就是作為溝通天地和神明的橋梁,在盛大的祭祀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周禮·天官·酒正》中記述:“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span>祭祀要用八個酒樽盛著不同的八種酒類。五齊是指五種清濁厚薄不同的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事酒是因有事需用而新釀的酒;昔酒是久釀而成的酒;清酒是更加久釀而成的酒。
祭,即是獻酒肉而奠。除了天地神明,中國還有著十分發達的祭祖傳統。商代龐雜的祖先祭祀制度達二十多種。
古代先民認為酒是天賜的美祿,由五谷和果實的精華所釀,是幸福的源泉。所以用它來獻給天地,獻給神明,獻給祖宗。
用酒來祭祀的習俗延綿數千年,到了今天,清明掃墓必不可少的依然是三杯美酒,無限追思。
各位酒友,清明節掃墓,你們當地會用什么食物?又用什么樣的酒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