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476發布時間:2021-02-26 11:13:30 來源: 宜賓金喜來酒業有限公司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就是元宵節的別名,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就已經開始慶祝新春的來臨。在遠古,先民與鳥獸混居,居住在或者山洞洞穴中、或者古老樹枝的巢穴里?;鹗撬麄冏钪匾沧畛绨莸墓ぞ?,它給人類帶來光明,吃上熟食,驅逐猛獸。
也因此火被先民們賦予了十分神圣的地位,認為火能驅逐一切邪祟。在新春的第一個月夜,遠古人類都要載歌載舞的祭祀天神,后來就逐漸演變為元宵節了。
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漢明帝劉莊是東漢的第二個皇帝,當時佛教在西漢末年中土已經有所耳聞。到了漢明帝時期,劉莊篤信佛教,派遣中郎將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求佛取經。蔡愔請回了印度高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他們用白馬馱著佛經四十二章和釋迦牟尼的佛像,回到了洛陽。漢明帝為他們建了一座白馬寺。竺法蘭與迦葉摩騰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逐漸流傳,發展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古代元宵節怎么過
觀
燈
燃燈習俗到了隋唐五代時期,空前鼎盛。元夜到處張燈結彩,貴族之家尤其奢靡,為了互相攀比,往往花費重金設置燈樹。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
皇帝也提倡號召,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長安燈市燃燈五萬盞,玄宗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情
人
節
因為有這樣豐富的盛會,朝廷開放宵禁,元宵節民眾紛紛上街游玩,也是古代中國為數不多的女子可以出門的節日。未婚女子借賞花燈游玩之際,和有情人相會。
生查子·元夕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古代元宵節吃什么
大家肯定都會說元宵節肯定吃元宵啦!其實元宵這種食品的出現比較晚,最早記載見于宋代。南北朝:人們喜歡將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用來祭祀;唐朝的元宵節日食物叫做面蠶。是將面食做成蠶的樣子,在元夜吃下。因為當時流行蠶神崇拜,傳說用面蠶祭拜,能使農桑百倍。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古代,這無疑是人們最重視的頭等大事。
到了南宋,湯圓的前身“乳糖丸子”出現。宋時期,僅臨安的上元節食品,便有乳糖圓子、山藥圓子、珍珠圓子、澄沙圓子、金桔水團、澄粉水團等。隨著糯米團子的風靡。湯圓最早的前身開始出現,宋代明州用白糖、黑芝麻和豬油做成餡芯,下鍋時先沉后浮,最初叫“浮元子”。古漢語里,“湯”是開水的意思,后來人們逐漸改叫湯團、湯圓。
到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了。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制法:“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軟燈市,買燈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鼻宄?,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
元宵節與酒